Bsports必一体育就业不用去远方,“家门口”就是好地方。近几年来,衡阳市灵活运用“千万工程”发展理念,按照“一县一特”“一村一品”发展思路,首创提出“乡村车间”。组建市、县两级城乡产业运营公司,盘活闲置资产资源,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
强化产业发展联农带农,产业兴旺引领乡村振兴。衡阳市积极探索“总部+分部、务工+务农、就业+就学、楼上+楼下、线上+线下”的模式推进乡村车间建设,采取土地流转、就业带动、订单合同、保底分红、股份合作等带动农民增收。12月中旬,《衡阳市创新乡村车间发展模式 助推城乡融合发展》入选“中国改革2024年度市域改革案例”。
“离家两步远,方便又挣钱”。入冬以来,气温骤降,寒气袭人。位于祁东县灵官镇竹木市场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的爱君皮具乡村车间,却是另一番情景。大家忙着加工出口皮包。员工蒋小珍说,她每天加工皮包400多个,月工资3000多元。
前几年,蒋小珍和丈夫在广东打工,心挂老人和孩子。前年,爱君皮具乡村车间成立,夫妻俩返乡,应聘到车间工作。
爱君皮具乡村车间生产背包、肩包、购物袋,产品远销西欧、南美等国家和地区,年销售额逾1000万元。目前,车间提供就业岗位100多个。其中,脱贫户32人,人均月工资3000多元。
“灵官镇把‘乡村车间’作为实施产业振兴的主要抓手,积极探索‘楼上+楼下’产业发展新模式。”镇党委负责人介绍,3年多来,镇里引进了皮具厂、校服厂等乡村车间 10 个,带动 50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车间建在“家门口”,挣钱顾家两不误。截至12月中旬,祁东县盘活闲置国有和集体资产52处66万余平方米,建成乡村车间212个,吸纳就业人员1万多人。其中,脱贫人口2300多人,务工人员人均月工资3000元左右。
“寰中佳丽”谓衡阳,“青杉翠竹是衡州”。衡阳市被誉为湘江明珠,拥有黄花菜、黄贡椒、湘黄鸡、茶叶、茶油等特色产业,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商品油、商品猪生产基地,全国有名的“油茶之都”“有色金属之乡”“非金属之乡”“鱼米之乡”。
春风又到湘江岸。“近年来,衡阳市以实施‘五千工程’为抓手,按照‘一县一特’‘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首创提出‘乡村车间’。”市委主要负责人介绍,组建市、县两级城乡产业运营公司,盘活闲置资产资源,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
强化产业发展联农带农,产业兴旺引领乡村振兴。“衡阳市积极探索‘总部+分部、务工+务农、就业+就学、楼上+楼下、线上+线下’的模式推进乡村车间建设。”市政府主要负责人告诉笔者,采取土地流转、就业带动、订单合同、保底分红、股份合作等带动农民增收。
小车间,大产业。目前,衡阳市已建成乡村车间1373个,吸纳劳动力就业5.3万人。其中,脱贫人口4300人。增设公益性岗位1500多个,年人均增收3万元以上。小车间托举家门口的致富梦。
在祁东县白地市镇美皇制衣乡村车间,笔者看到,车间成品仓库前坪,3台挂广东牌照的大货车正在装载内衣、泳装等,准备销往欧美市场。车间里,70多名员工头戴工作帽,在流水线上加紧生产。
“这个车间以前是镇计生服务所。”美皇制衣公司负责人周依说,解决了当地农村劳动力近200人就业。
好雨知时节。“祁东县创设县城乡产业运营公司,厘清全县农村老旧学校、卫生院、供销社、站所、村部等闲置国有和集体资产。”县政府负责人介绍,其中,可用资产52处,由县城乡产业运营公司对闲置资源改造加工,为企业量身定做乡村车间,让企业“拎包入驻、投资无忧”。
原隶属白地市镇政府闲置的计生办公大楼,按照美皇制衣的规划设计,县城乡产业运营公司投入60万元对原计生办公大楼维修改造,租赁给企业自主经营。目前,美皇制衣已新建分车间11个,爱君皮具建设分车间2个,新增就业岗位400多个,年发放劳务工资1200多万元。
变“闲”为“宝”,沉睡资产“活”起来。“衡阳市多部门联合集中摸排城乡闲置国有或集体所有老旧学校、原七站八所办公楼、卫生院和村部等闲置资产,周边连续3个月在家有劳动能力、就业意愿的城乡居民基本情况。”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王苏龙翻开一本分类登记册告诉笔者,全市共有1134处86.66万平方米闲置资产,周边连续3个月在家有劳动能力、就业意愿人数17.08万人。
“衡阳市以农业产业运营公司为对接平台,对闲置资源改造加工。目前已开发利用闲置资产671处,为企业量身定做生产车间,让企业“拎包入驻”。王苏龙说。
穿行在衡东县南湾山区,映入眼帘的是一山接一山的青翠。“竹木加工厂开办后,不少村民就不外出打工了,家门口有活干、有钱挣。”位于南湾乡新南村的竹木加工厂,村民何检仔边加工竹筷边说。
新南村的改变,从盘活村级闲置集体资产说起。5年前,新南村原化工厂停止生产,厂房全部空置,村民外出打工养家糊口。今年初,衡东县对村(社区)的“三资”闲置资产分片督查和驻场检查,发现新南村废旧厂房处于闲置状态,县纪委监委立即督促县农业农村、财政等职能部门指导村支“两委”盘活闲置资产。
新南村盛产南竹,全村竹林面积逾2万亩。今年5月,村竹木加工厂转型投产。“目前必一体育,全村已流转林地面积1万多亩。”村党总支书记阳新德说,竹木加工厂建成后,年产竹筷子1.5亿双,销售额730多万元,年利润80多万元。“带动了全乡3个村的集体经济增收、4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新南村还将挖掘竹编传统技艺文化,开发竹筐、竹篓、花钵、飞禽走兽等竹元素现代手工艺产品。成立竹编大师工作室,打造竹文化体验馆,定期举办竹文化活动,提升新南竹编文化知名度和吸引力。
建“乡村车间”,助乡亲赚钱。“目前必一体育,衡东县已完成乡村车间创建认定153家必一体育。其中,今年新增乡村车间16家。”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全县乡村车间利用闲置资产45处,使用面积19090平方米。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人数5717人。
整合“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特色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家庭作坊,集聚生产要素,扩大生产规模
鸡蛋鸭蛋变成“黄金蛋”。12月23日,衡东县霞流镇李花村。村党总支书记阳国清起了个大早,吃过早饭后,他把一沓村情简介及村里建设全国卤蛋加工专业村的规划资料塞进公文包,匆匆赶往长沙调研卤蛋销售市场。
“今年初,李花村党总支研究决定,发挥村里禽蛋养殖加工传统优势,进一步做大做强禽蛋产业,建设卤蛋生产加工基地。”阳国清说,趁这个空当,他带领村支两委成员到长沙做调研。
在长沙兴盛优选电商公司,公司负责人听了阳国清的介绍后说,李花村选择加工卤蛋,市场有潜力,兴盛优选全力予以支持。
离开兴盛优选,阳国清一行马不停蹄来到高桥大市场,问商户,访市场。“这趟长沙没白来!明年,村支两委要带领村民撸起袖子加油干,把一枚枚土鸡蛋、土鸭蛋变成‘黄金蛋’。”
李花村靠近湘江,周边水系发达,适合养鸡放鸭。上世纪80年代初,村里家家户户养殖鸡鸭,尤其是蛋鸭养殖规模大,鸭蛋产得多。村民除销售部分鸭蛋外,剩余的全部用于加工咸鸭蛋。
几年来,李花村引进了湖南衡金优质农产品、衡东县汇溪谷食品等咸鸭蛋加工企业,年加工咸鸭蛋2.3亿多枚,产值2亿元以上。
村里在做大做强咸鸭蛋产业的同时,做好蛋鸡养殖加工文章。2018年初,李花村创办“村社合一”的李花缘种养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以种植油茶、养殖蛋鸡为主。目前,村里养殖蛋鸡逾10万羽。该村利用蛋鸡产业优势,从深圳引进了一条卤蛋深加工生产线,建设全国卤蛋加工专业村。
“一村一品”,激发乡村新活力。“近年来,衡阳市整合以‘一村一品’特色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家庭作坊,通过村级经济合作组织牵头,集聚生产要素,扩大生产规模。”王苏龙掰着手指头,算了一笔账:全市已建成农产品加工类乡村车间216个,订单收购农副产品价值700多万元。
位于衡阳县城的角山米业稻米加工车间,4条全自动化生产线上,金灿灿的稻谷变成晶莹剔透的大米。
“去年,公司投资1.06亿元,建设全省规模最大的原粮烘干中心、谷物烘干生产线和智慧仓储物流中心,自主研发大角蛙智慧粮食系统,打造数字智慧粮食平台。”角山米业负责人任贤龙介绍,经过智能化升级,降低了原粮储存的损耗率,提高了成品的出米率,每年节省成本约1500万元,相当于增加了1万余亩水稻的产量。
衡阳县围绕“四主、三特、两茶”优势特色产业,积极引导角山米业、安合农业、鑫粤农业、农耕记食品等龙头企业把生产车间建在田间地头,打造了一批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车间。
依托乡村车间,引入现代生产工艺。衡阳县对地方传统名优农特产进行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经营,相继开发洪市明翰村芝麻糖、渣江沐林村米粉、西渡英南村糄粑、栏垅三和村面条等一批“乡字号”“土字号”农特产品牌,形成一批“一乡一业”“一村一特”农特产品专业村镇。台源镇东湖寺村获评“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西渡镇梅花村、关市镇唐市村、界牌镇上塔村、岘山镇永禄村等被评为我省“乡村产业‘一村一品’重点村”。